青岛海洋生物蕴含财富 海藻变身洗涤剂创效益
俗话说靠海吃海,青岛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正是意识到海洋生物领域的巨大财富前景,青岛很多企业涉足海洋生物的高科技转化,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例如,青岛海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海里捞出的海藻进行加工后,制成了洗衣液和除菌剂等,一年就创造了近200万的销售业绩。此外,明月海藻集团和聚大洋海藻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也靠着小小的海藻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小小海藻“变出”洗涤用品
“我们用‘海洋生物技术’做洗涤用品,是看准了健康是洗涤用品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岛海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生介绍,正是由于意识到海洋生物领域的巨大财富前景,该公司才着手研发海洋生物洗涤、除菌剂,成为国内首家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
在这种想法下 ,自 2006年,海芬就开始斥资进行海洋生物活素除菌剂和海洋生物除菌洗涤剂的项目研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走就是四年。2010年11月,该公司一次性推出了十几种洗涤产品,除了除菌剂,还有洗衣液、除油剂等相关产品,均与海洋生物相关。如今,靠着小小的洗涤产品、除菌液,海芬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17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并且吸引了来自海外风投的关注。
“我们的除菌剂,可以喝,你信不信?”海芬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芬手持一瓶海洋生物活素除菌剂笑着对记者说,“在四年的研发过程中,专家就选择什么样的海洋生物,如何提取活性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取的活素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是‘食品级’的。”
在海芬工厂的原料间里,记者见到了许多标着“活素”字样的小瓶子,瓶子里装着色彩缤纷的液体,这就是海洋生物洗涤剂的精华。这些活素经过复配、生产、灌装、包装等就变成了一瓶瓶洗涤、除菌剂。
“别看这小小一瓶洗衣液,可以去掉身上的油墨字迹。”一名工作人员拿起圆珠笔,在自己的白衬衫上一角画了两道线,拿起油渍预洗液喷后又揉了不到五秒钟,果真鲜亮如新。“这就是生物技术的力量。”
高投入的研发下,海芬洗涤、除菌产品的价格算不上高。以2升装的生物除菌洗衣液45元一瓶为例,市场上某知名品牌同规格洗衣液要35元。“我们是中端定价,但每公斤产品的平均毛利润仍能维持在40%左右。”海芬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芬说。目前 ,海芬产品已经得到了一部分市民的认可。
海藻制肥料做成大产业
事实上,在海藻行业里掘金的青岛企业并非海芬一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胶南有一批依靠海藻发家致富的企业。
明月海藻集团是国内较早的海藻加工企业,的海藻酸钠生产基地,世界知名海藻加工、糖醇生产商,同行业中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小小海藻在这家企业里,呈现出了不同的用途,可以做成医用纱布、海藻化肥甚至海藻料的衣服 。企业还同有关科研院所联合研制成功了“明月牌”海藻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海洋生物有机肥料,“用海藻肥后长出来的大洋葱,有四五个普通洋葱那么大。”该公司海藻肥事业部副经理李伟告诉记者。
目前 ,明月集团以海洋生物和海洋医药为研发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海藻肥料和海藻酸纤维两大特色产业,实现海藻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并逐步拓展糖醇产品的多元化,提高糖醇产品的总体规模和市场竞争优势。”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波说。
据悉,目前胶南市海藻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占据全国65%以上的市场份额,胶南海藻制品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市民有望穿上“海藻衣”
除了已经做大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跃跃欲试。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夏延致带领研发人员经过4年的反复实验,利用海藻提取海藻酸盐为原料,以水做溶剂,用特殊设备制出了强度高、性能好的海藻纤维。据悉,为推动海藻纤维技术的应用,家用纺织品企业青岛喜盈门集团已斥资建设大型生产线,预计年底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在培育基地的实验室内,染着多种颜色的海藻纤维、海藻酸盐颗粒以及用海藻纤维织成的布料样品琳琅满目。海藻纤维的制取已经经过了初试和中试阶段,大规模的生产正在准备过程中。据估算,按现有生产技术,1吨干海带可以提取200至250千克海藻酸盐,形成200千克纤维,而每100克海藻纤维就能织1平方米布。依此计算,海藻纤维的成本初步测算每吨5~7万元。如果把海藻纤维和棉花混纺的话,还可以织更多的布,成本更低,而由海藻纤维制成的布强度比纯棉的要结实。
夏延致介绍说,海藻纤维的这些有利特性加上良好的纺织加工性能,使它不但可以做成普通的衣物,还可以用于制造消防服、防护服 、医疗服等特殊用途的服装。